胰腺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腺内分泌细胞,可依分泌激素不同分类,如胰岛素瘤致低血糖相关症状、胃泌素瘤引发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等;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靠血液、影像及定位等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无法手术或转移者用药物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有不同特点。
一、分类
根据分泌的激素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例如胰岛素瘤,主要分泌胰岛素,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相关症状;胃泌素瘤,主要分泌胃泌素,可引起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等。
二、临床表现
1.胰岛素瘤相关表现:患者常出现反复低血糖发作,表现为心悸、手抖、出汗、头晕、意识障碍等,多在空腹或运动后发作,进食或静脉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患病,儿童患者低血糖发作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需特别关注。
2.胃泌素瘤相关表现:患者会有频繁的腹痛、腹泻,多为消化性溃疡相关表现,溃疡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等部位,且溃疡较难愈合,容易复发,不同性别患病无明显特殊差异,但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影响病情。
三、诊断方法
1.血液检查: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如胰岛素瘤患者空腹血糖明显降低,胰岛素水平升高;胃泌素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
2.影像学检查:常用超声、CT、MRI等检查,可帮助发现胰腺内的肿瘤病灶,不同年龄患者因身体特点,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因素,儿童患者更需谨慎选择辐射性检查方法。
3.定位诊断:对于定位困难的肿瘤,可能会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明确肿瘤位置。
四、治疗方式
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肿瘤,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的患者,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考虑患者个体情况。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不同特点,儿童患者术后恢复需特别关注营养支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