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易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原因包括传播途径方面的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自身因素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户外活动与接触机会多;环境因素的环境拥挤、气温变化。
一、传播途径方面
1.空气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可存在于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小孩如果吸入了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就容易被感染。比如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场所,一旦有同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其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会在空气中传播,其他小孩吸入后就可能发病。
2.密切接触传播: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密切接触,如接触其使用过的物品等,也有可能感染。例如,接触了感染患儿的玩具、餐具等,而小孩自身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就增加了被感染的风险。
二、小孩自身因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小孩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后,小孩的免疫系统不能迅速有效地将其清除,从而容易引发感染。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完善,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几率相对会有所降低,但在儿童时期仍较为常见。
2.户外活动与接触机会多:小孩相对喜欢户外活动,接触外界环境和人群的机会较多,而肺炎支原体在环境中较为常见,所以接触到肺炎支原体的概率相应增加。比如在公园、操场等场所,可能会接触到含有肺炎支原体的环境因素,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三、环境因素
1.环境拥挤:如果生活环境较为拥挤,空气流通不畅,肺炎支原体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例如一些居住条件较差、人员居住密集的区域,小孩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风险会升高。
2.气温变化:气温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影响小孩的呼吸道黏膜功能,使其抵抗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受到肺炎支原体的侵袭。比如季节交替时,气温忽高忽低,小孩如果没有及时增减衣物,就容易因呼吸道黏膜适应能力下降而感染肺炎支原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