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有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因人群不同有差异,与生活方式关联,局部症状包括疼痛(初期隐痛、劳累加重、休息缓解,进展期加重、夜间明显)、肿胀(浅表和深部表现不同)、功能障碍(关节和脊柱结核表现各异)、畸形(长期可致脊柱后凸、肢体短缩弯曲等)。
与生活方式关联:长期营养不良、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全身症状,因为这些因素会降低机体抵抗力,使得结核杆菌更容易在体内繁殖并引发全身反应。有结核病史的人群,全身症状可能会因病情复发而再次出现。
局部症状
疼痛
初期疼痛:早期骨结核患者局部多有隐痛,在劳累后疼痛会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活动患病部位,因为活动会引起疼痛。
进展期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夜间疼痛可能较为明显,甚至会影响睡眠。成人可能会描述疼痛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活动。
肿胀:病变部位可能出现肿胀,浅表部位的骨结核如膝关节结核,可看到局部肿胀;深部的骨结核如脊柱结核,肿胀可能不明显,但通过触诊可发现局部有增厚感。肿胀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增加等原因造成。
功能障碍
关节结核功能障碍:如髋关节结核,患者会出现跛行,因为疼痛和关节结构破坏导致行走困难;膝关节结核患者可能出现下蹲、起立困难等情况,这是由于关节疼痛、肿胀以及软骨和骨质破坏影响了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脊柱结核功能障碍:脊柱结核患者可能出现脊柱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弯腰、扭转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驼背畸形,这是因为脊柱椎体受到结核杆菌侵蚀,骨质破坏后稳定性下降,肌肉为了保护病变部位而出现痉挛等因素导致。
畸形:较长时间的骨结核可能导致畸形,例如脊柱结核晚期可能出现后凸畸形;下肢长骨结核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肢体短缩、弯曲畸形等,这是由于病变破坏了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或结构,导致肢体生长不均衡或力学结构改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