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滑囊炎的病因包括局部摩擦与压迫和感染因素两方面,局部摩擦与压迫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感染因素是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直接累及跟骨滑囊引发炎症。
年龄因素: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若足部长期受到不合适的压力,可能引发跟骨滑囊炎;老年人跟骨周围组织退变,也更容易因摩擦等因素导致滑囊炎。例如,儿童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跳跃等运动,足部跟骨部位反复受到摩擦,就可能诱发跟骨滑囊炎。老年人日常行走时,鞋子不合适,跟骨与鞋子不断摩擦,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导致跟骨滑囊炎,但从生活方式角度看,女性若经常穿高跟鞋,会使足跟部位压力分布改变,跟骨局部受到的摩擦和压迫增加,相比不穿高跟鞋的女性,患跟骨滑囊炎的几率可能更高。比如长期穿着细高跟鞋子的女性,跟骨前方的滑囊长期受到鞋子的挤压和摩擦,容易引发炎症。
生活方式: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跟骨滑囊持续受到压力和摩擦,是跟骨滑囊炎的高发人群。此外,足部结构异常,如足跟外翻、扁平足等,会使跟骨受力不均,局部滑囊更容易受到过度的摩擦和压迫,从而引发滑囊炎。例如扁平足患者,足弓低平,足的缓冲功能减弱,跟骨在行走或站立时承受的压力更大,滑囊反复受到刺激,容易发生炎症。
病史影响:有足部外伤史的患者,跟骨周围组织受损后,滑囊可能因修复过程中的异常刺激或局部环境改变而发生炎症。比如足部曾遭受扭伤,跟骨周围的滑囊可能受到牵连,引发滑囊炎。
感染因素
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直接累及跟骨滑囊,引发感染性跟骨滑囊炎。例如足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跟骨滑囊,导致滑囊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滑囊红肿、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更需关注,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跟骨滑囊炎。糖尿病患者若足部有微小破损,就更易遭受细菌感染,进而引发跟骨滑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