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含卧床休息(轻度骨折无神经损伤者适用,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和支具固定(依骨折类型选合适支具,不同人群使用有不同考量);手术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不稳定、伴神经损伤等骨折,不同人群手术意义和风险不同)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主要治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非骨质疏松性一般不用,儿童少见该术式)。
支具固定:根据脊柱骨折的类型和稳定程度选择合适的支具,如胸腰骶支具等。支具固定可以限制脊柱的活动,促进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愈合。在使用支具过程中,要定期评估骨折部位的情况,根据骨折愈合进展调整支具的固定强度等。对于儿童脊柱骨折使用支具固定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选择合适大小的支具,避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对支具的耐受情况。老年人使用支具时要注意皮肤的保护,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不稳定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等情况。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复位,然后使用内固定装置(如钢板、螺钉等)固定脊柱,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解剖结构。对于年轻患者,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功能,减少远期脊柱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儿童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要考虑儿童骨骼的特点,内固定物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术后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和脊柱生长情况。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内部注入骨水泥等填充材料,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这是一种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但对于非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一般不采用该方法。儿童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相对少见,一般不考虑该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