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无明显移位单纯骨折保守治疗,卧床2-3周,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有明显移位累及纵隔等情况需手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儿童患者治疗要兼顾骨骼可塑性,老年患者要防并发症、评估全身状况。
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单纯胸骨骨折,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此类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如撞击等,骨折端移位不明显时,胸廓的稳定性未受严重破坏。
具体措施:患者需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床2-3周,减少胸廓的活动,避免骨折端进一步移位。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基础疾病患者使用时的差异,例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需谨慎。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胸骨骨折有明显移位,累及纵隔结构,如合并纵隔血肿、大血管损伤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此外,开放性胸骨骨折也需手术处理。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可能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甚至压迫纵隔内重要结构。
手术方式:手术多采用胸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并使用钢板等内固定材料固定,以恢复胸骨的正常解剖结构,维持胸廓的稳定性。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的复杂程度等有关,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胸骨骨折相对较少见,多因车祸、高处坠落等严重创伤引起。儿童骨骼可塑性强,但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保守治疗时卧床时间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一般较成人短,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端情况。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内固定材料的选择需兼顾固定效果和对骨骼生长的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等疾病,胸骨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保守治疗时卧床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同时要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等。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