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表现形式由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而成,病因主要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内分泌紊乱、病原体感染等有关,临床表现有阴道少量点滴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及白带异常等,诊断可通过妇科检查及必要时的宫颈管搔刮术或宫腔镜检查,治疗主要是行息肉摘除术,妊娠期发现无明显症状可暂不处理待分娩后定,更年期后女性应定期妇科检查,有慢性宫颈炎病史者需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以降低息肉发生风险。
一、定义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通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颜色鲜红,呈舌状,质地软且脆,容易出血,蒂部细长。
二、病因
主要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炎症持续作用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加之子宫有排出异物的倾向,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此外,内分泌紊乱(如雌激素水平过高)、病原体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宫颈息肉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出血:可表现为少量点滴出血,颜色鲜红,或在性生活后出现少量出血,部分患者绝经后可能出现阴道流血。
2.白带异常:多数患者伴有黄色白带,且白带常带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血丝。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窥阴器暴露宫颈,可直接观察到息肉的大小、形状、位置等情况。
2.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宫颈管搔刮术或宫腔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宫颈病变。
五、治疗方式
主要治疗方法为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以明确其性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若妊娠期发现宫颈息肉,若无明显症状可暂不处理,待分娩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处理,需密切观察息肉变化及有无出血等情况。
2.更年期后女性:该年龄段女性为宫颈息肉好发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息肉并及时处理。
3.有慢性宫颈炎病史者:需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通过控制炎症降低宫颈息肉的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