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本身不具传染性但由具传染性的乙肝病毒引起,乙肝病毒可经母婴、血液、性传播,普通人群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感染者家庭成员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感染HBV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将病毒传给新生儿,这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例如,若母亲是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其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较高。
血液传播:输入被HB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HBV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内镜等)、与HBV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都可能传播HBV。
性传播: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可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HBV。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注意事项
对于普通人群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保护率可达90%以上。对于未感染过HBV且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进行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性传播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
孕妇:对于HBsAg阳性孕妇,需在妊娠晚期监测HBVDNA载量,若HBVDNA载量高,可在医生指导下于妊娠28-32周开始口服抗HBV药物(如替诺福韦等)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同时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几率。
儿童:儿童感染HBV后易慢性化,家长应按照计划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若接触HBV感染者,应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进行预防。
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中HBV感染者的配偶、子女等应检测乙肝五项,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且无感染迹象,应接种乙肝疫苗;与HBV感染者生活时,应注意避免血液、体液的暴露,如不小心接触到HBV感染者的血液等,应及时清洗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