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局部有红肿热痛、窦道形成;全身可出现间歇性低热、消瘦贫血;X线早期见骨质疏松等,CT可清晰显示细节,MRI能早期发现炎症改变及判断软组织等情况。
窦道形成:是慢性骨髓炎较典型的表现之一。窦道是皮肤表面与骨组织感染病灶相通的病理性管道,可反复流出脓性分泌物,有时还会伴有死骨碎片排出。窦道周围皮肤常因长期受脓性分泌物刺激而出现色素沉着、增厚等改变。窦道形成是由于感染灶内的脓液积聚,压力增大后突破皮肤向外排出,逐渐形成通向外界的通道。
全身表现
发热:部分慢性骨髓炎患者会有间歇性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体内持续存在感染病灶,机体的免疫系统在不断与病原体抗争,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发热症状,尤其是病情相对稳定、感染局限的情况。
消瘦、贫血:由于慢性炎症长期消耗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的情况。同时,慢性失血(如窦道反复出血等)以及炎症影响造血功能等原因,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对于成年人,则可能影响日常的体力和工作能力。
影像学表现
X线检查:早期可见骨质疏松、骨膜反应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骨质破坏、死骨形成以及新生骨形成,表现为骨密度不均匀,有透光区(死骨区)和高密度的硬化骨。例如,可见骨皮质增厚、髓腔狭窄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地观察骨生长板等区域的变化。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细节、死骨的位置以及窦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一些复杂的慢性骨髓炎病例,CT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在早期就能发现骨髓内的炎症改变,对于判断软组织感染范围以及骨髓炎是否累及周围关节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髓水肿、软组织脓肿等情况,对于病情的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