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突发疼痛时,首先要立即休息,停止加重疼痛的活动;初期24-48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还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儿童慎用,老人需谨慎),佩戴合适腰围(每天不超8小时,儿童少用,老人注意舒适),若处理后无缓解或有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后采取进一步治疗。
冷敷与热敷交替
冷敷:在疼痛发作初期,一般在24-48小时内,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炎症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不过,对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冰袋与皮肤的距离,避免冻伤;老年人皮肤感觉可能减退,也需留意冷敷情况。
热敷:在疼痛发作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如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温度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但如果是皮肤有破损、过敏等情况则不适合热敷。
药物辅助(仅提及药物名称)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副作用风险,需谨慎。
佩戴腰围
可以佩戴腰围来固定腰椎,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减轻疼痛。选择合适尺寸的腰围,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天不超过8小时,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导致腰部肌肉萎缩。不同年龄人群佩戴腰围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儿童骨骼还在发育,一般不建议过早佩戴腰围,老年人佩戴时要确保舒适且不影响正常活动。
及时就医
如果经过以上初步处理后疼痛仍无明显缓解,或者疼痛剧烈、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腰椎病有较为严重的神经压迫等问题,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腰椎X线、CT、MRI等检查,以明确病情,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等疾病,腰椎病突发疼痛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判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