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需注意休息与制动,急性期冷敷、过后热敷,用非甾体抗炎药(特殊人群慎用),炎症缓解后适度康复锻炼,严重时及时就医,医生据情况制定方案,有基础病如糖尿病要控血糖。
物理治疗
冷敷:在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初期的1-2天内),可以使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膝盖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间需适当缩短并密切观察皮肤状况。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通常发病2-3天后),可改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膝盖,每次20分钟左右,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对于老年人,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且热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
康复锻炼
在膝盖炎症有所缓解后,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增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例如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患者平躺在床上,伸直患侧腿部,缓慢抬高,保持几秒钟后放下,重复进行;还可以进行靠墙静蹲锻炼,患者背部靠墙,屈膝下蹲,保持膝关节角度在90度左右,每次坚持一定时间,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强度。但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再次损伤膝盖。对于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强度和方式,避免因锻炼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就医评估与治疗
如果膝盖骨膜炎症状严重,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活动受限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可能会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局部注射药物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于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炎症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并积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