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可通过每年接种疫苗(重点人群优先)、保持良好呼吸道卫生(咳嗽打喷嚏遮口鼻、勤洗手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必要时戴口罩),发病后患者需休息多饮水,高危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尽早抗病毒治疗(需遵医嘱)非高危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高热物理降温等),儿童6月龄以下要避免去人员密集处接触前严格洗手,老年人接种疫苗重要且患病后需关注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孕妇感染流感要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遵医嘱,慢性病患者要积极预防流感发病后遵医嘱综合治疗。
一、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重点人群如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应优先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流感发病风险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概率,一般建议在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
2.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需立即洗手。
3.环境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场所,若必须前往需佩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
二、流感发病后的相关要点
流感发病后,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高危人群(年龄<5岁儿童、≥65岁老年人、免疫抑制人群、孕妇等)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高危人群患流感多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出现高热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6月龄以下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流感后病情进展快,需避免带婴儿至人员密集场所,接触婴儿前应严格洗手。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接种流感疫苗尤为重要,患病后易出现并发症,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不适时及时就医。
孕妇:感染流感可能对自身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做好防护,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
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易加重基础疾病,应积极预防流感,发病后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