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有可能引起发烧,感染性肠胃病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易引发发烧,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成年人免疫力低或饮食不卫生等可致;非感染性肠胃病一般不直接发烧,严重或有并发症时可能低热,老年人反应差、有基础病史者易因肠胃病引发发烧,出现肠胃病伴发烧需及时就医,儿童要补水防脱水,老人和有基础病史者要加强监测调整治疗。
感染性肠胃病:当肠胃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容易引发发烧。例如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除了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肠胃症状外,往往还会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再如病毒性胃肠炎,多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患儿常出现呕吐、腹泻,同时可能伴有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对于儿童来说,感染性肠胃病引起发烧较为常见,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成年人如果本身免疫力较低,在感染病原体后也可能出现肠胃病伴发烧的情况。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卫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也会增加感染性肠胃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引发发烧。
非感染性肠胃病:一般情况下非感染性肠胃病本身不会直接引起发烧,但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或伴有其他并发症时可能会出现低热。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部分患者会有低热表现,这可能与肠道炎症持续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关。老年人患非感染性肠胃病时,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疾病的反应能力下降,可能在肠胃病发生后出现发烧情况时,症状表现不典型,需要更加密切观察。而一些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的患者患肠胃病时,更容易出现感染等情况进而引发发烧,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
当出现肠胃病伴发烧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引起,要根据病原体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其他情况导致,也需针对肠胃病本身进行合理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因为发烧和腹泻都会导致身体水分丢失;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