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度湿度适宜;保证患儿充足休息,采取合适体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且多饮水的饮食;密切监测体温,低热用物理降温,高热遵医嘱;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通过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精神状态等,出现异常立即就医,按时复诊,有基础疾病患儿加强观察。
休息与体位护理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对于婴幼儿,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可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抬高床头,这样有利于呼吸运动和痰液排出。半卧位能减轻肺部淤血,改善呼吸功能,对于肺炎患儿尤为重要,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帮助调整合适的体位。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可适当增加,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对于婴幼儿,要合理喂养,避免呛咳。如果患儿食欲不佳,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的需求。
发热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低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水温32~34℃),擦浴部位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每次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退热措施,但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优先选择非药物降温等方式。物理降温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情况,避免冻伤等。
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吸痰、翻身拍背等方法。翻身拍背时,家长要注意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儿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日2~3次,这样有助于痰液松动并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
病情观察与就医指导
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精神状态等变化。如果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要按照医嘱按时带患儿复诊,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更要加强病情观察,因为这类患儿肺炎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