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因黄体萎缩不全致子宫内膜脱落异常的妇科疾病,发病机制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可能有关,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经量或多或少,诊断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如月经周期第5-7天内膜活检见分泌期改变腺体、激素水平测定等,不同人群因生理病理特点有差异,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增加发病风险,有内分泌疾病史者更易患。
发病机制相关要点
黄体萎缩不全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有关,使得黄体不能如期完整萎缩,子宫内膜不能按时完全脱落。例如,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干扰了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以及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的节律,进而影响黄体的正常退化过程。
临床表现方面
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可长达9-10天,且经量增多。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而对于青春期女性,若出现类似表现需警惕是否存在内分泌调节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但本质上发病机制与黄体萎缩不全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一致的;对于围绝经期女性,也可能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出现黄体功能异常,引发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增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的发生风险。有相关内分泌疾病病史的人群,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体内内分泌环境紊乱,更易出现黄体功能异常,进而发生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诊断相关要点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初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需进行子宫内膜活检,一般在月经周期第5-7天进行内膜活检,此时正常子宫内膜应已完全脱落,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患者的内膜仍能见到分泌期改变的腺体。同时,激素水平测定也有一定帮助,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可能在月经周期的正常经期仍处于较高水平等异常情况。
总之,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由于黄体萎缩不全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异常的妇科疾病,在不同人群中因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有所不同,但核心是黄体功能相关的调节异常引起子宫内膜的不规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