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青壮年居多儿童症状相对轻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弱病情相对重;医护人员救治患者时频繁接触传染源属高危易感;患者家属及共同居住者因密切接触易感染;实验室人员直接接触病毒毒株属易感;长期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环境人群感染风险高;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低下性疾病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快重症几率高预后差需格外防护。
一、普遍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易感,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但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不同年龄段感染后表现有差异,儿童感染后症状相对可能较轻,但仍有感染风险;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往往相对较重,这与不同年龄段的机体免疫功能、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如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较弱,面对病毒侵袭时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密切接触者
1.医护人员:在救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因频繁与传染源接触,暴露于病毒的机会显著增加,属于高危易感人群。其工作环境中防护措施若不到位,极易感染病毒。
2.患者家属及共同居住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有密切生活接触的家属及共同居住者,由于长时间处于可能存在病毒传播的环境中,接触病毒的概率较高,易被感染。
三、特殊职业暴露人群
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直接接触病毒毒株的实验室人员,因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接触病毒的风险较高,属于易感人群范畴。这类人员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以降低感染风险。
四、特定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环境中的人群,如在拥挤的公共场所(车站、商场等)长时间停留的人,由于环境中人员流动性大,病毒传播几率增加,相对更容易接触到病毒,感染风险高于环境通风良好、人员相对稀疏的场所的人群。
五、有基础疾病人群
患有慢性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人群,其机体免疫和生理功能受基础疾病影响,应对病毒感染的能力下降。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出现重症的几率更高,预后相对较差,因此这类人群属于易感的特殊群体,需格外注意防护以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