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放腹水及治疗原发病。一般治疗需多休息,采取合适卧位,调整饮食,给予高蛋白饮食,限制钠水摄入;药物治疗用利尿剂(螺内酯与呋塞米联合)和白蛋白;大量腹水致明显症状者可腹腔穿刺放腹水,注意速度量;治疗原发病如乙肝肝硬化抗病毒、酒精性肝病戒酒护肝等,不同人群治疗各有需注意之处。
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同时要限制钠和水的摄入,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00-500mg,水摄入量限制在1000ml左右。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营养需求调整饮食,保证足够营养同时控制钠水摄入;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若出现肝腹水,饮食调整需更谨慎,要兼顾胎儿营养和自身病情;有长期饮酒史导致肝腹水的患者,必须严格戒酒。
药物治疗
利尿剂:常用药物有螺内酯、呋塞米等。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呋塞米为排钾利尿剂,两者联合使用可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风险。通过利尿作用,促进腹水的排出。但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如血钾、血钠等,因为肝腹水患者常存在电解质紊乱风险,儿童使用利尿剂需特别谨慎,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用药更要注意监测;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电解质情况可能变化,需加强监测。
白蛋白:对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肝腹水,可补充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腹水的吸收。
腹腔穿刺放腹水
对于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但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防止诱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儿童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需严格遵循儿科操作规范,注意无菌等;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差,放腹水时要更谨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女性患者在放腹水时要注意体位等的舒适和安全。
治疗原发病
如果是乙肝肝硬化导致的肝腹水,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如果是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肝腹水,必须严格戒酒,并进行相应的护肝等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肝腹水治疗原发病的方式不同,儿童患者原发病的治疗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女性患者原发病治疗中要考虑是否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对治疗药物的影响等;有既往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原发病时要综合评估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