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症状多样,消化系统症状有反复发作腹泻、中下部隐痛或胀痛、腹胀;全身症状包括消瘦、乏力;还有黏液便、里急后重等其他症状,不同患者表现不同,严重程度各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需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一般在腹部的中下部。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仅感腹部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明显。进食后可能会加重腹痛症状,这是因为进食会刺激胃肠道蠕动,炎症部位受到刺激后疼痛加剧。对于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相鉴别。
腹胀:肠道炎症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气体排出,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感,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尤其在进食后,腹胀可能会更明显,因为进食会使肠道内气体产生增多或排出受阻。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慢性肠炎导致的腹胀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全身症状
消瘦:由于肠道长期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的情况。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营养吸收障碍持续存在,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肠炎引起的消瘦可能会影响其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缺乏精力。这是因为慢性炎症消耗身体能量,且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导致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从而出现乏力症状。老年人本身体力相对较弱,慢性肠炎引起的乏力可能会使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其他症状
黏液便:大便中可能会带有黏液,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黏液便的出现提示肠道存在炎症刺激,黏液与粪便混合排出。对于一些患有慢性肠炎的人群,尤其是病情处于活动期时,黏液便较为常见。
里急后重:部分患者会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即有便意,但排便时又解不尽,总是有肛门坠胀感。这是由于直肠受到炎症刺激,导致频繁产生便意,但实际上肠道内并没有太多粪便排出。里急后重症状在一些慢性直肠炎患者中较为突出,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心理压力。
慢性肠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不同患者可能有所不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不同人群在面对慢性肠炎症状时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儿童要注意补液防止脱水,老年人要关注营养状况的维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