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的治疗包括休息与制动,原理是让患病部位休息减少损伤以利炎症消退,应用于各类型骨膜炎早期及恢复期;物理治疗有冷敷(急性期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儿童注意防冻伤)、热敷(急性期后,温度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儿童防烫伤)、超短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消炎症止痛,专业医生操作,特殊人群谨慎);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炎镇痛,儿童需遵规范;极少数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功能的患者可能手术,手术有风险,术后需遵康复指导。
应用场景:适用于各种类型骨膜炎的早期及恢复期,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需根据自身病情控制活动量。对于儿童,因其活泼好动,更需家长监督限制其过度跑动等行为;对于运动员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需暂停相关专项运动。
物理治疗
冷敷:
原理:在骨膜炎急性期,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功能,缓解疼痛和肿胀。一般在炎症发生后的24-48小时内使用。
应用: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采用,但儿童冷敷时需注意避免冻伤,可垫毛巾等。
热敷:
原理:在骨膜炎恢复期,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产物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通常在急性期过后使用。
应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不同人群均可应用,儿童热敷时家长要注意监测温度防止烫伤。
超短波治疗:
原理:利用超短波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疼痛。
应用:根据患者病情由专业医生操作,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接受该治疗,但要注意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应用。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原理: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举例:如布洛芬等,可缓解骨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规范,避免随意使用。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极少数骨膜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功能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感染性骨膜炎形成脓肿等情况。
风险与注意事项: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术后恢复也因个体差异而异,术后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护理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