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严重程度分级包括基于肺功能的分级和综合评估分级,基于肺功能分为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Ⅳ级(极重度),综合评估分级结合症状评估和急性加重风险评估,且不同情况的评估结果会影响治疗和预后等。
一、基于肺功能的分级
慢阻肺主要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预计值)来进行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轻度):FEV/FVC<70%,FEV%预计值≥80%。此阶段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症状,活动后可能出现气短,但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肺功能的基础水平,比如长期吸烟的男性可能更容易较早出现轻度慢阻肺。
Ⅱ级(中度):FEV/FVC<70%,50%≤FEV%预计值<80%。患者活动后气短症状较Ⅰ级加重,日常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爬楼梯等轻度活动后气短明显,年龄增长会使肺功能自然下降,有长期职业粉尘接触史的人群患中度慢阻肺的风险增加。
Ⅲ级(重度):FEV/FVC<70%,30%≤FEV%预计值<50%。患者气短症状显著加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都可能有气短,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可能会相互影响,加重慢阻肺的严重程度,老年人群体由于肺功能衰退等因素更易发展到重度。
Ⅳ级(极重度):FEV/FVC<70%,FEV%预计值<30%或FEV%预计值<50%且伴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严重受限,几乎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静息时也可能有气短等症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极重度慢阻肺患者预后通常较差,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如果合并慢阻肺,病情管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药物等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二、综合评估分级
除了肺功能分级外,还会结合患者的症状评估(mMRC呼吸困难指数)和急性加重风险评估(CAT评分等)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例如,对于肺功能为Ⅱ级但症状较多、急性加重风险高的患者,其临床管理和治疗方案与单纯肺功能Ⅱ级但症状轻、急性加重风险低的患者会有所不同,年龄较大、有频繁急性加重病史的患者综合评估往往提示病情更重,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来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急性加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