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腰椎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适用于压缩轻无神经症状者,包括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支具外固定;手术用于压缩严重或伴神经损伤者,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需综合患者情况选,且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需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潜力大,卧床休息时更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同时要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对于老年患者,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下肢主动活动。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2-3周),可开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通过腰背肌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儿童进行腰背肌锻炼时要注意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老年患者锻炼时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强度。
支具外固定:可使用胸腰椎支具进行外固定,限制脊柱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支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定制,儿童使用支具时要注意定期评估骨骼生长情况,老年患者使用支具时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手术治疗
适应证
骨折压缩程度严重:当压缩椎体高度<1/3,或伴有神经症状时,多需手术治疗。
伴有神经损伤: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神经,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二便失禁等神经症状时,应尽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手术方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缓解疼痛。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于老年患者,PVP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特殊性,一般较少采用PVP,除非有特殊的严格适应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PVP基础上,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然后注入骨水泥。相比PVP,PKP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合适的患者,尤其是压缩程度较重的患者,PKP有其独特优势,但同样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儿童和老年患者的适用性。
压缩性腰椎骨折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程度、年龄、全身状况等综合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