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且可伴细菌混合感染,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全身的发热、乏力、头痛,症状因个体等因素有差异,出现相关症状且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患者会出现频繁的恶心感,随后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以及消化功能失调,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胃肠道的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为稀水样便,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病毒侵犯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障碍,使得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粪便排出,从而出现腹泻症状。
腹痛:多为腹部不适或隐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在脐周等部位。这是由于肠道蠕动异常、痉挛等原因引起,肠道受到病毒刺激后,平滑肌收缩不协调,进而产生腹痛感觉。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37.3-38℃)至中热(38.1-39℃)不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39℃以上)。发热是机体的免疫反应,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相对更容易出现高热情况,这与儿童的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而老年人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较差。这是因为感染病毒后,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毒素的产生和吸收等因素影响了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乏力表现,只是不同人群乏力的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头痛:部分患者会伴有头痛症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这是由于发热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头部血管扩张或神经受到刺激等原因所致。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头痛的感受和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头痛的具体情况,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老年人头痛可能与本身存在的一些基础疾病有关,如高血压等,病毒感染诱发头痛时需要结合基础疾病综合判断。
胃肠型感冒的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感染病毒的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