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基本步骤有女方排卵监测、男方精液处理及宫腔内精子注入,适用人群包括男性因素(轻度少精、弱精等)、女性因素(宫颈因素等)、不明原因不孕,准备工作需女方做妇科等检查、男方做精液等检查,特殊人群注意高龄女性监测更密切等、有基础疾病者控制好疾病、反复失败者评估并考虑其他技术及心理支持。
一、人工授精的基本步骤
1.女方排卵监测:通过超声检查(如经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一般从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观察卵泡大小,当卵泡直径达到18-20mm左右时提示接近排卵,确定合适的授精时间。
2.男方精液处理:男方需采集精液,然后对精液进行优化处理,通过离心、洗涤等方法去除精浆等成分,获取活动力较好的精子。
3.宫腔内精子注入:在确定的排卵时间附近,将处理好的精子通过导管缓慢注入女方宫腔内,整个操作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一般一次注入精子数量约为1000-2000万左右。
二、适用人群
1.男性因素:轻度少精症(精子密度≥10×10/ml)、弱精症(前向运动精子≥32%)、液化异常、性功能障碍等,但精液中无精子者不适用。
2.女性因素:存在宫颈因素导致的不孕,如宫颈粘液粘稠、宫颈解剖异常等;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障碍经促排卵治疗后仍未受孕等情况。
3.不明原因不孕:经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存在不孕情况的夫妇。
三、准备工作
1.女方检查:需进行妇科检查,排除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进行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如输卵管造影等,确保输卵管至少单侧通畅。
2.男方检查:需进行精液常规检查、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女性:年龄≥35岁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可能下降,排卵监测需更密切,且人工授精成功率相对降低,应充分了解成功率情况并与医生充分沟通。同时,高龄女性妊娠并发症风险增加,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孕期需加强产检。
2.有基础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进行人工授精,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以降低妊娠相关风险。
3.反复人工授精失败者:多次人工授精未成功的夫妇,需进一步评估原因,可能需要考虑其他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等,且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