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类似糜烂样改变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为柱状上皮异位,青春期等雌激素高时出现,无明显症状通常不需治;病理性包括慢性宫颈炎(感染及炎症刺激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癌(也可致,与高危HPV等因素相关),病理性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并治,女性应注意卫生等定期妇检。
一、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导致的情况
过去认为的“宫颈糜烂”,多为生理性改变,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青春期、生育年龄女性因雌激素水平较高,可使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糜烂样改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情况
1.慢性宫颈炎
感染因素:
病原体感染:如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宫颈,可引起慢性宫颈炎症,导致宫颈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是高危人群,因为性传播病原体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宫颈。
其他病原体:一些非性传播的病原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宫颈,也可能引发慢性宫颈炎,造成宫颈糜烂样表现。这种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
炎症刺激:慢性宫颈炎长期存在,宫颈局部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宫颈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使得宫颈表面呈现糜烂样改变。炎症持续存在可能会影响宫颈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导致宫颈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2.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可能引起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变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使得宫颈外观出现类似糜烂的改变。这种情况在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等人群中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宫颈癌:宫颈癌也可能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此外,多个性伴侣、吸烟、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
生理性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不需要处理,而对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宫颈类似糜烂样改变,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HPV检测、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等,必要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宫颈相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