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手术术前需评估病情与检查并据部位选体位,麻醉分局部浸润或全身麻醉,切开引流要消毒、逐层切开、进脓腔充分引流并置引流管,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护理引流管、抗感染支持,儿童需关注麻醉及恢复,老年要监护心肺等,合并基础疾病者依情况处理。
一、术前准备
1.病情评估与检查:通过胸部影像学(如胸部X线、CT)明确肺脓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度,排除手术禁忌(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
2.体位准备:根据肺脓肿部位选择合适体位,若为肺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脓肿,多取坐位或半卧位;若为肺下叶基底段脓肿,可取仰卧位并适当垫高臀部等,以利于手术操作及脓液引流。
二、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一般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脓肿位置表浅、患者能配合的情况)或全身麻醉(适用于脓肿位置深、患者不能配合或情况复杂者)。
三、切开引流操作步骤
1.皮肤消毒:用碘伏等消毒剂自手术区域中心向外周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范围应超过脓肿周围5~10cm,常规铺无菌巾。
2.切开组织:沿预定的手术切口线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层等,注意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逐步接近脓肿腔。
3.进入脓腔与引流:到达脓肿腔后,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脓肿壁,使脓腔充分敞开,将脓液彻底引出,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以清除残留坏死组织,然后放置合适的引流管或引流条,确保引流通畅。
四、术后处理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加重等情况。
2.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避免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根据引流情况适时调整引流措施。
3.抗感染与支持治疗: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同时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以促进患者恢复。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格外关注麻醉风险及术后恢复情况,严格遵循儿科麻醉与护理原则,密切观察儿童术后呼吸、引流等情况,加强呼吸道管理。
老年患者:关注其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监护,鼓励早期活动(在耐受范围内)以预防肺部并发症,注意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需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降低感染复发风险;合并心肺疾病者,术后加强呼吸功能维护,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