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最常见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典型表现有“餐叉样”畸形、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可能有骨擦音或感,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女性更年期后等特定人群风险高,长期体力劳动等人群易发生,有相关病史者风险更高,骨折后需注意相关事项及预防再次骨折。
畸形:骨折后,由于骨折端移位,患者腕部会出现典型的“餐叉样”畸形,即腕部下垂,手腕背侧突出,手掌向桡侧偏移,外观类似餐叉。这是因为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所致。从侧面看,腕部的正常弧度消失,呈现出背侧成角的畸形;从正面看,手腕的形态偏离正常的桡侧曲线,出现桡侧偏移的表现。
局部肿胀: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损伤引起炎症反应,使得受伤的腕部软组织出现水肿。肿胀程度可因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异,严重时可累及整个手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紧张、发亮等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疼痛明显,患者在腕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是当移动手腕或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更为显著。疼痛是机体对组织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骨折处的神经受到刺激和损伤会引发强烈的疼痛感。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端的移位,患者腕关节的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旋转等活动。例如,患者难以自如地弯曲或伸展手腕,旋转手腕时也会因为疼痛和骨折的不稳定而受到阻碍。
骨擦音或骨擦感:在检查时,有时可感觉到骨折端之间相互摩擦的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这是骨折断端移位后相互摩擦产生的特征性表现,但临床上一般不主动刻意去检查骨擦音或骨擦感,以免加重患者的损伤。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Colles骨折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好,骨折后的畸形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仍会有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往往更为粉碎,典型畸形可能更明显,且愈合相对较慢,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关注骨质疏松的防治等问题。女性在更年期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相对更容易发生Colles骨折,且康复时要注意补钙等维持骨健康的措施;男性若有外伤史等情况也可能发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有跌倒风险的人群更容易发生Colles骨折,在发生骨折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再次受伤。有既往骨折病史或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发生Colles骨折的风险更高,需要在康复后积极预防再次骨折,如通过适当运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方式来维持骨骼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