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CT影像特点包括早期的磨玻璃影、小结节影;进展期的实变影、间质改变;不同病毒感染有差异,如新冠病毒肺炎早期外带等分布磨玻璃影等,流感病毒肺炎下叶多见斑片等影;特殊人群有特点,儿童易弥漫病变等,老年范围广等,确诊需结合多方面。
磨玻璃影:较为常见,表现为肺内局部密度轻度增高,呈云雾状密度阴影,似磨玻璃样。这是因为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内渗出等原因,使得肺组织的密度发生改变。在病毒性肺炎早期,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内少量渗出液等导致肺间质和肺泡的气体交换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在CT上呈现磨玻璃影。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新冠病毒肺炎早期,很多患者会出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小结节影:可见肺内散在的小结节状影,结节大小不一,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内局部炎性反应,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聚集形成小结节有关。
进展期表现
实变影: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后会出现肺实变影,表现为肺组织密度均匀增高,正常肺纹理消失。这是由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细胞等,使得肺组织的含气量减少,密度增高。比如在一些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中,可见大片肺实变影,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间质改变:可出现肺间质增厚的表现,如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小叶间隔增厚等。病毒性肺炎主要累及肺间质,炎症导致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引起间质改变。
不同病毒感染的差异
新冠病毒肺炎:早期多为双肺外带、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影,可伴有少量条索影,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实变,严重时可呈“白肺”表现,即双肺大部分区域呈实变影。
流感病毒肺炎:CT影像特点可能有肺内多发斑片状影、磨玻璃影,部分患者可出现肺实变,病变分布以双肺下叶多见。
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病毒性肺炎:儿童病毒性肺炎CT影像特点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也有自身特点。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双肺弥漫性病变,磨玻璃影相对更为常见,且病变吸收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例如,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CT可见双肺纹理增粗、模糊,伴有散在的磨玻璃影及小结节影。
老年病毒性肺炎:老年患者病毒性肺炎CT影像可能表现为病变范围相对较广,实变影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可能更为复杂,CT影像可能与基础疾病导致的肺部改变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分析。
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