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与脊柱生理结构因素、劳损与外伤因素、职业因素有关。脊柱方面腰椎力学特点及间盘结构使其易退变损伤;劳损外伤中慢性劳损致椎间盘退变,急性外伤可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特定职业人群因工作特点患病人群概率高。
一、脊柱生理结构因素
腰椎的力学特点:人体腰椎承担着身体大部分的重量,在日常活动中,腰椎需要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多种运动。相较于胸椎和颈椎,腰椎的活动度较大,所承受的应力也更为复杂。例如,当人体站立或坐位时,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较大,长期的应力作用使得腰椎间盘更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从而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风险。从年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这种生理性退变使得腰椎间盘在受到外力时更易突出,老年人相对更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的结构特点: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组成。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被坚韧的纤维环包裹。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当受到过度的压力、扭转或劳损时,纤维环容易发生破裂,髓核就可能从破裂处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部承受的压力较大,纤维环受损的几率增加;而长期久坐的人群,腰椎处于前屈位,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大,也容易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
二、劳损与外伤因素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腰部过度活动及姿势不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受到的压力不均衡,久而久之会导致椎间盘退变。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部肌肉和椎间盘的负担加重,产后如果恢复不当,也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男性中从事需要长期弯腰劳作工作的,如建筑工人等,腰部劳损的概率较高。
急性外伤:急性腰部外伤可能会直接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例如,腰部受到暴力撞击、突然的弯腰扭转等情况,都可能使原本就有退变基础的椎间盘发生突出。年轻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保护腰部,如进行剧烈运动时的腰部扭伤等,也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职业因素
某些特定职业人群:如长期弯腰工作的煤矿工人、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交警等,他们的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和劳损程度相对较高。煤矿工人在井下工作时,需要频繁弯腰搬运煤炭,腰部反复受到应力刺激;交警长时间站立指挥交通,腰椎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这些职业特点使得他们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