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可出现意识障碍(分轻度、中度、重度)、人格改变和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智能减退,轻度表现为欣快淡漠等,中度有意识错乱等,重度可昏迷,人格改变行为失常与大脑神经功能受影响有关,扑翼样震颤是特征表现且有脑电图等异常,智能减退随病情进展,不同人群影响各异。
中度肝性脑病:意识错乱、行为异常较为明显,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等。比如患者可能无法正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行为上可能出现无目的的躁动等。
重度肝性脑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对疼痛刺激等无反应。在临床上,重度肝性脑病患者的大脑功能严重受损,意识完全丧失,需要密切的监护和特殊的治疗措施来维持生命体征等。
人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部分患者会出现人格改变,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暴躁、易怒;原本性格内向的人变得异常外向等。行为失常方面,可能表现为衣冠不整、随地便溺等,这是因为肝性脑病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功能,导致患者的行为控制和人格认知出现异常。例如一些研究观察到肝性脑病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与肝脏功能受损后,体内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清除,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等有关。
扑翼样震颤
是肝性脑病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患者可出现双手平举时,手腕出现快速的、不规则的、扑翼样的抖动。这是由于基底节区受损害以及锥体外系协调功能障碍所致。在脑电图检查中,也可以发现相应的异常波型改变,与扑翼样震颤的神经电生理基础相关。例如通过肌电图等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扑翼样震颤的神经肌肉传导等方面的异常情况。
智能减退
患者的智能会逐渐减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和判断能力降低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智能减退会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这是因为肝性脑病导致大脑的神经细胞受损,影响了大脑的信息处理和存储等功能,从分子水平来看,可能与氨等毒性物质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等有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肝性脑病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而老年患者则可能加速其原有的认知功能衰退;女性患者在肝性脑病发生智能减退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务操作、社交活动等方面受到更明显的影响,因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能力的依赖相对较多;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其智能减退可能比无基础肝病者进展更快,因为原有的肝脏病变会持续影响体内环境的稳定,进一步加重对大脑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