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分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祛痰药、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分别阐述了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情况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一、支气管舒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的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迅速缓解哮喘或慢阻肺急性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长效的如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提供持续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2.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起效较β受体激动剂慢,但持续时间较长。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常用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其中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福莫特罗为β受体激动剂,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同时发挥抗炎和平喘的作用,适用于慢阻肺病情较重且反复加重的患者,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相对更安全,可减少全身用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但仍需注意口腔念珠菌感染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如罗氟司特,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4,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主要适用于重度慢阻肺且有反复急性加重史的患者,能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四、祛痰药
如氨溴索,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慢阻肺患者有一定的帮助,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
五、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
如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氨茶碱的治疗窗较窄,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刺激、心律失常等,现在临床上更多作为辅助用药,且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对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需特别谨慎,因为这些人群使用氨茶碱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