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可分为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和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宫内感染性肺炎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原虫等,通过胎盘或羊膜腔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细菌有肺炎链球菌等、病毒有巨细胞病毒等,因胎儿吸入产道污染分泌物感染;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等,经接触感染,与婴儿自身免疫力及生活环境感染源有关。
一、宫内感染性肺炎
(一)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胎儿在宫内感染,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原虫如弓形虫等。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母亲孕期受感染,病原体可经血液循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也可能是羊膜腔感染,细菌、病毒等通过胎膜早破后污染的羊水进入胎儿呼吸道引起感染。
对于孕妇而言,若孕期有感染相关病原体的风险因素,如接触感染源、自身免疫状态等,就可能增加胎儿发生宫内感染性肺炎的概率。比如孕妇在孕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就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宫内感染肺炎。
二、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
(一)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等。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被细菌污染的阴道分泌物而感染。例如,母亲产道存在B族链球菌定植,胎儿在经产道分娩时吸入含有该细菌的分泌物,就可能引发肺炎。
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母亲在分娩时处于病毒感染期,胎儿接触到病毒而感染。比如母亲在分娩前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胎儿经产道时接触病毒后可发生感染。
对于胎儿来说,分娩过程中产道的污染情况是关键因素。如果产道存在致病菌定植等情况,就容易导致感染性肺炎的发生。而母亲在分娩前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携带相关病原体等,会直接影响胎儿感染的风险。
三、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一)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病原体种类: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较为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也可引起。
感染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婴儿接触了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等,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进入婴儿呼吸道;或者婴儿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物品表面的病原体等。例如,家庭中有成员患感冒,其飞沫中的病原体可被婴儿吸入,从而引发肺炎;医院中若有交叉感染,婴儿也可能因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对于出生后的婴儿,其自身免疫力较低,若生活环境中有感染源,就容易受到感染。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的卫生情况等都会影响婴儿发生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风险。比如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就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机会,从而使婴儿更易感染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