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发病与内分泌、炎症因素相关,有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表现,可通过超声、宫腔镜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育龄期女性备孕前发现需治疗,绝经后女性要警惕恶变,有宫腔手术史女性术后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发病原因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过高的雌激素水平持续刺激可能导致息肉形成,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息肉有自行萎缩可能,但也有少数绝经后女性仍会发病。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炎症因素: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宫腔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症,炎症刺激下局部组织增生形成息肉。例如频繁进行宫腔操作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几率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异常子宫出血:常见症状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比如部分女性会出现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超过7天仍未干净,或者月经周期从原来的28天左右变为15天左右就来潮等情况。
不孕:息肉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从而导致不孕。对于有生育需求且长期未孕的女性,需排查是否存在子宫内膜息肉。
其他:少数较大的息肉或位置特殊的息肉可能出现白带增多,偶有息肉脱出于宫颈口外时会有外阴瘙痒等不适。
三、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宫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团,能大致判断息肉的位置、大小等情况,但有时可能存在一定漏诊或误诊。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大小、位置、形态等,还能在宫腔镜下对息肉进行活检,明确其性质。
四、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较小、无症状的息肉,尤其是接近绝经年龄、息肉较小且无明显症状者,可定期随访观察,因为部分息肉可能会自行消退。比如绝经前女性,每6-12个月进行超声等检查监测息肉变化。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息肉,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多发、复发及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也可考虑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等。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影响生育,备孕前若发现息肉,建议积极治疗后再尝试怀孕。在治疗后要遵循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时机备孕。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出现子宫内膜息肉需警惕恶变可能,一旦发现应及时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必要时手术治疗。
有宫腔手术史女性:这类女性属于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危人群,术后应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遵医嘱预防感染等,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