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诊断涉及影像学检查中X线胸片按标准分小阴影类型及大阴影观察等且不同接尘工龄判定分期、HRCT可更清晰检出早期病变,职业史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需询问接尘相关情况及现场粉尘浓度等,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进展后有咳嗽咳痰气短等不同类型差异,实验室检查有肺功能评估通气功能及血液辅助判断并发症,还有儿童、女性、有基础肺部疾病史者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胸片检查:依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15),小阴影按大小和形态分为p、q、r三种类型,p型直径或宽度≤1.5mm,q型为1.5mm<直径或宽度≤3mm,r型为3mm<直径或宽度≤10mm;需观察大阴影(直径或宽度>10mm阴影)。接尘工龄不同判定标准有差异,如接尘工龄不足5年多为非特异性改变,接尘工龄10年及以上依两肺上、中、下肺区小阴影分布范围判定分期等。
2.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可更清晰检出早期尘肺小阴影、显示胸膜病变,对X线胸片表现不典型情况补充诊断,助早期发现病变及鉴别其他肺部疾病。
二、职业史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1.职业史:需详细询问接尘工种、工龄、粉尘种类(石英、煤尘、石棉尘等)、粉尘浓度、接触方式(干法、湿法等),不同粉尘致尘肺病理及表现异,如石英粉尘致矽肺进展快,煤尘致煤工尘肺进展缓。
2.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包括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防尘措施等,工作场所粉尘浓度长期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则尘肺风险增,此调查为尘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早期可无症状,病情进展出现咳嗽(刺激性干咳)、咳痰(少量黏液痰,合并感染时量增、质稠)、气短(体力劳动时明显,病情加重安静时也可出现),不同类型尘肺表现略有差异,如矽肺气短早且进展快,石棉肺有胸膜增厚、肺功能损害等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评估肺通气功能,尘肺常现限制性、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矽肺多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等降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下降,可动态评估肺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
2.血液检查: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尘肺合并感染时血常规可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辅助判断并发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职业接触粉尘致尘肺极罕见,若有特殊情况,需关注其生长发育,因尘肺可影响肺功能进而影响呼吸及整体健康。
女性:职业接触粉尘时,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需加强防护,因接触粉尘可能影响自身及胎儿、婴儿健康。
有基础肺部疾病史者:尘肺检查时需鉴别基础疾病与尘肺病变,避免漏诊误诊,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制定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