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相关的上腹部不适、早饱、嗳气,消化道出血相关的黑便、呕血,以及其他全身表现如消瘦、贫血等。
上腹部不适: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等情况,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在进食后有所加重或减轻。例如部分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上腹部饱胀,之后疼痛不适,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能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上腹部的不适感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但会出现食欲减退、哭闹不安等间接表现;老年人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早饱:患者进食量明显少于正常人,刚吃一点东西就觉得饱了,不想再进食。这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受损,胃的容纳功能下降,即使胃内没有多少食物,也会给人一种饱腹的感觉。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本身胃肠道功能就容易紊乱,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更易出现早饱症状。
嗳气:频繁地嗳气,感觉有气体从胃内往上涌出。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起胃内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不畅,气体积聚在胃内,通过嗳气的方式排出。
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
黑便:如果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导致胃黏膜损伤较重,出现少量出血时,血液在胃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排出的粪便会呈黑色,像柏油样。这是因为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变黑。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如果是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出现黑便时需要格外警惕,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出血可能会因抗凝药物影响而加重出血情况。
呕血: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呕血,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这是因为胃内出血量较多,血液来不及在胃肠道内充分消化就呕出体外。对于儿童患者,若出现呕血情况,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因为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呕血可能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
其他全身表现
消瘦: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的情况。这是因为胃部不适影响进食量,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同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得患者体重逐渐下降。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有所减退,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更容易出现消瘦,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
贫血:长期慢性出血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是因为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长期缺铁就会引起贫血。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本身就有失血情况,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更容易加重贫血程度,需要注意补充铁剂等相关营养物质,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