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梗死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负重、适度康复锻炼)和药物治疗(疼痛时用非甾体抗炎药、存在骨质疏松相关因素时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手术治疗有髓芯减压术(病变局限、症状轻者适用)、骨移植术(包括自体和异体骨移植)、关节置换术(关节严重破坏、功能障碍时考虑,需依情况选人工关节并注意术后康复及并发症预防)。
一、保守治疗
1.一般处理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骨梗死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负重,减少病变部位的应力刺激。例如,对于因职业因素需长期负重的患者,应调整工作岗位,以降低病变关节的负荷,延缓病情进展。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休息和避免负重的具体方式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剧烈运动,成年人则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
可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如在病变早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低强度的关节活动度锻炼,以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加重病变部位负担的运动。对于老年患者,康复锻炼应更加温和,循序渐进。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当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抗骨质疏松药物: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可考虑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等,对于绝经后女性等特定人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以改善骨代谢情况,促进骨健康,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
二、手术治疗
1.髓芯减压术
适用于病变局限、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在病变部位钻孔,降低骨髓内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变修复。对于年轻患者,髓芯减压术可能是一种保留关节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手术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骨移植术
包括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等。自体骨移植可采用患者自身健康骨组织移植到病变部位,提供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环境,促进骨修复。异体骨移植则是使用他人的骨组织,但需要注意免疫排斥等问题。对于老年患者,骨移植术的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3.关节置换术
当骨梗死导致严重的关节破坏、疼痛和功能障碍时,可考虑关节置换术,如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人工关节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年轻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可翻修的人工关节,以适应未来可能的关节翻修需求;老年患者则更多考虑关节的长期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