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多样,无症状型较常见,神经缺糖症状型有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表现;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有高危病史的新生儿低血糖有各自特点,需密切监测血糖,因其易发生低血糖且症状可能不典型或被掩盖,不及时发现处理可致严重不良影响。
无症状型:相当一部分低血糖新生儿无明显临床症状,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对低血糖的感知及反应不敏感,或者低血糖发生较缓慢,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机制,所以不易被察觉。例如一些胎龄较大、出生后短期内血糖轻度下降且下降速度较慢的新生儿,可能仅表现为一般状况可,无特殊异常表现。
神经缺糖症状型:当低血糖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新生儿会出现神经缺糖的相关表现。
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哭声弱、肌张力低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惊厥,多为震颤、肌阵挛,甚至出现强直性抽搐。这是由于低血糖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神经传导和细胞的正常代谢。比如有研究发现,低血糖时脑组织葡萄糖利用减少,神经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生成不足,影响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导致细胞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引发上述神经系统症状。
其他系统:还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调节;也可能有喂养困难的表现,新生儿因能量不足,吸吮力减弱,吃奶不好。另外,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皮肤苍白、体温不升等表现,这与低血糖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外周血液循环及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有关。
特殊人群(新生儿)低血糖症状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糖代谢相关的酶系统、糖原储备等方面更不完善,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高,而且其低血糖症状往往更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一般新生儿低血糖的表现外,还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等严重情况,这是因为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相对更不成熟,低血糖对其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对于早产儿,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一旦发生低血糖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对其脑发育等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
小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本身存在宫内营养受限等情况,糖原储备少,出生后易发生低血糖,其低血糖症状也可能不典型,需要加强血糖监测。由于小于胎龄儿各器官功能相对更不完善,低血糖对其多器官的损害可能更迅速和严重,所以更要重视早期发现和干预。
有高危病史的新生儿:如存在窒息、感染、母亲糖尿病等情况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高,且其低血糖症状可能被原发疾病的表现所掩盖,需要仔细观察。例如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高血糖环境,出生后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但其可能表现出的嗜睡、反应差等症状可能被母亲糖尿病导致的新生儿其他相关表现所混淆,因此需要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密切监测血糖来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