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空气污染、感染因素、遗传因素以及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营养不良等其他因素,其中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多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各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气道结构和功能改变等进而引发慢阻肺。
一、吸烟因素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长期吸烟会使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受抑制,纤毛脱落,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会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增生肥大、杯状细胞增多,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气道阻力增加。研究表明,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显著增高,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病风险越高。例如,每天吸烟20支以上,连续吸烟超过20年的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二、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
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粉尘(棉尘、蔗尘等)、工业废气、室内空气污染等,也可诱发慢阻肺。这些粉尘及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气道清除功能下降,引起气道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气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例如,在煤矿开采、金属冶炼、化工生产等行业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暴露于粉尘和化学物质环境中,患慢阻肺的概率较一般人群高。
三、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均与慢阻肺的发生有关。室外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可进入气道,引起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室内空气污染如烹饪时产生的油烟、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等,长期暴露也会对气道造成损害。有研究显示,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慢阻肺的发病风险明显上升。
四、感染因素
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后慢阻肺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气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气道修复和重塑,进而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例如,儿童期患有严重肺炎的患者,成年后患慢阻肺的可能性较未患过严重肺炎的儿童更高。另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反复感染会持续刺激气道,使炎症持续存在,逐渐破坏气道结构和功能。
五、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也是慢阻肺发病的因素之一。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缺陷,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可导致肺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使肺组织容易受到蛋白酶的破坏,从而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但这种遗传因素相对较为少见,在一般人群中,由遗传因素单独导致慢阻肺的情况不多见,往往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六、其他因素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也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此外,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也可能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有关。例如,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人群,机体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促进慢阻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