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是食管壁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囊袋,按病因分内压性憩室(因食管运动功能失调等致,常见咽食管憩室、膈上憩室)和牵引性憩室(由食管周围组织慢性炎症致纤维组织牵拉,多见于食管中段憩室),分型有咽食管憩室(咽与食管交界处,有颈部包块感等)、食管中段憩室(多为牵引性,通常无症状或轻微,大憩室有吞咽不适)、膈上憩室(属内压性,有胸骨后疼痛等),临床表现小憩室无症状,大憩室有吞咽困难等,诊断靠食管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治疗分观察随访和手术治疗,儿童罕见需谨慎评估,老年患者要考量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有基础肺部疾病者需防反流致肺炎风险。
一、定义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
二、病因分类
(一)内压性憩室
多因食管运动功能失调,腔内压力增高,致使局部食管壁膨出形成憩室。常见于咽食管憩室及膈上憩室,与环咽肌功能障碍或食管动力异常相关。
(二)牵引性憩室
常由食管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如气管分叉处淋巴结结核、纵隔淋巴结炎等)引起纤维组织牵拉食管壁所致,多见于食管中段憩室。
三、分型及特点
(一)咽食管憩室
位于咽与食管交界处,因环咽肌不松弛或活动失调,吞咽时咽下缩肌收缩使食管腔内压力增高,推动食管黏膜经薄弱处膨出形成憩室,患者可感颈部有包块感,伴吞咽困难、食物反流等。
(二)食管中段憩室
多为牵引性憩室,常因气管分叉等部位淋巴结炎症后与食管壁粘连、牵拉形成,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较大憩室可能出现吞咽不适。
(三)膈上憩室
属内压性憩室,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有关,可因食管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膈上食管壁膨出,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反流等表现。
四、临床表现
较小憩室可无明显症状,较大憩室可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反流物含未消化食物)、胸骨后疼痛,咽食管憩室患者可能有颈部异物感,反流物误吸入气管可引发肺炎、咳嗽等并发症。
五、诊断方法
(一)食管X线钡餐检查
可清晰显示憩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是主要诊断手段。
(二)内镜检查
能明确憩室开口情况及周围食管黏膜状况,排除其他食管病变。
六、治疗原则
(一)观察随访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憩室可定期复查,监测憩室变化。
(二)手术治疗
有明显症状(如严重吞咽困难、反复肺炎等)或出现并发症的憩室需手术干预,手术方式依据憩室类型和部位选择,如咽食管憩室可行憩室切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食管憩室在儿童中罕见,若出现相关表现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避免盲目手术。
(二)老年患者
需综合考量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治疗时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状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三)有基础肺部疾病者
需警惕憩室反流致肺炎风险,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