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腺瘤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呈弥漫性生长有进行性加重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超声下子宫肌层内不均匀低或等回声区边界不清;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边界清晰月经改变多样可无症状或有压迫等症状超声可见边界清晰低回声结节,治疗肌腺瘤综合情况考虑,子宫肌瘤分情况治疗,育龄期肌腺瘤影响生育子宫肌瘤影响胚胎着床,绝经后肌腺瘤病灶可萎缩肌瘤可缩小,两者均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1.肌腺瘤: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形成的良性病变,属于子宫肌层的异位内膜组织病,病变多呈弥漫性生长,累及子宫肌层全层或局部。
2.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瘤体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边界多较清晰。
二、症状表现差异
1.月经改变:
肌腺瘤患者多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且月经量增多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经期延长。
子宫肌瘤患者月经改变表现多样,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也可无明显月经异常,较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能导致不规则阴道流血。
2.其他症状:
肌腺瘤常伴有盆腔疼痛,尤其是经期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交痛。
子宫肌瘤患者可能触及腹部包块,若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可出现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风险增加。
三、影像学特点
1.超声检查:
肌腺瘤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不均匀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区,边界多不清,病灶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
子宫肌瘤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瘤体周围可有假包膜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肌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信号。
四、治疗方式区别
1.肌腺瘤:治疗需综合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症状严重程度等。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有生育需求者可尝试药物治疗(如GnRH-a类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功能,缩小病灶),但停药后易复发。
2.子宫肌瘤:对于无症状、肌瘤较小的患者可定期观察;有症状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缩小肌瘤体积)、聚焦超声治疗(非侵入性破坏肌瘤组织)或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五、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肌腺瘤可能影响生育,导致受孕困难,且孕期可能出现子宫破裂等风险;子宫肌瘤若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孕期需密切监测肌瘤变化。
2.绝经后女性:肌腺瘤病灶可能随雌激素水平下降逐渐萎缩,但需定期随访;子宫肌瘤绝经后多可自然缩小,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仍需监测肌瘤有无恶变迹象。
3.生活方式影响:两者患者均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肌腺瘤患者尤其要重视经期保暖及疼痛管理,子宫肌瘤患者需避免长期大量摄入含雌激素的食物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