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以骨量低下等致骨脆易骨折,老年人等易患,好发部位有椎体等;成骨不全症是先天性遗传病,自幼现症状,骨折频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因甲状旁腺素过多致钙磷紊乱易骨折,好发承重骨;脆骨病(成骨不全症旧称)儿童期骨折频繁影响生长发育,护理需防外伤。
一、骨质疏松症
1.定义与特点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在年龄方面,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更容易罹患。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骨丢失加速,易引发骨质疏松;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会导致骨代谢失衡。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日照不足、吸烟、过量饮酒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病史方面,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其骨折风险也会升高。
骨量指标: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密度峰值的2.5个标准差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同时伴有脆性骨折则为严重骨质疏松。
2.骨折特点
好发部位常见于椎体、髋部、腕部等。椎体骨折可导致身高变矮、驼背等;髋部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也相对较高;腕部骨折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会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活动。
二、成骨不全症
1.定义与特点
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是Ⅰ型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多有家族遗传史。从年龄角度看,患者自幼就可能出现症状,新生儿期可表现为蓝色巩膜,婴幼儿期易反复骨折,骨折后愈合缓慢且常出现畸形。生活方式方面,由于骨骼脆弱,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外伤,否则极易发生骨折。
骨组织学特点:骨小梁稀疏、变细,皮质骨变薄,骨的强度和韧性均下降。
2.骨折特点
骨折频繁,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婴儿期可能因轻微的抱持、换尿布等动作就发生骨折,骨折部位多为长骨,且骨折愈合过程中易出现畸形愈合等情况。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1.定义与特点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的疾病。年龄上,多见于30-6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生活方式中,长期低钙饮食等可能是诱发因素。病史方面,有颈部放射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甲状旁腺素过多会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丢失,从而使骨头容易骨折。
生化指标:血清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2.骨折特点
好发于承重骨,如脊柱、髋部等,骨折后愈合相对困难,且容易复发骨折。
四、先天性骨发育不全相关疾病
1.脆骨病(成骨不全症的旧称)
除了上述成骨不全症的特点外,在儿童期表现更为明显,儿童时期骨折频繁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肢体畸形等。在护理儿科脆骨病患者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碰撞等外伤,因为儿童活动相对较多,更易发生骨折,需要给予精心的生活照护,如使用特殊的防护用具等,以减少骨折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