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结核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所有患者,儿童需关注不良反应,要规律用药)和支持疗法(营养支持、制动休息);手术有适应证(病灶清除、脊柱重建)、方式选择(前路、后路)及术后处理(继续抗结核药物、康复治疗,儿童和老年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一)抗结核药物治疗
1.适用情况:适用于所有腰椎骨结核患者,是基础治疗措施。通过杀灭结核杆菌控制病情发展。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用药原则。
2.年龄因素:儿童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有差异,如异烟肼可能引起儿童周围神经炎等,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神经系统症状。
3.生活方式: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治疗期间要规律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否则易导致结核杆菌耐药。
(二)支持疗法
1.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病情恢复。对于儿童患者,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生长发育,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对于老年患者,良好的营养支持可改善身体状况,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
2.制动休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腰椎,限制腰椎活动,减少病变部位的负重和进一步损伤,防止病情加重。儿童患者制动时要注意支具或石膏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发育;老年患者制动时需定期检查皮肤情况,防止压疮。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病灶清除:若患者腰椎骨结核病灶内有较大的脓肿、死骨形成,经抗结核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病灶无明显改善,需行病灶清除术,彻底清除病灶内的坏死组织、脓液、死骨等。
2.脊柱重建:当腰椎骨结核导致脊柱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脊柱畸形、脊髓受压等情况时,需要进行脊柱重建手术,如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
(二)手术方式选择
1.前路手术:适用于病灶位于椎体前方的情况,可直接清除病灶,同时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对于儿童患者,前路手术要考虑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脊柱生长干扰较小的术式;老年患者则需评估其身体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
2.后路手术:主要用于病灶清除和脊柱固定等,对于某些脊柱后方病变或需要单纯固定的情况适用。儿童后路手术要注意避免影响脊柱后方的生长板等结构;老年患者后路手术需关注骨质疏松等因素对固定效果的影响。
(三)术后处理
1.抗结核药物继续应用:术后患者仍需继续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疗程一般较长,通常需要6-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确保彻底杀灭结核杆菌,防止复发。
2.康复治疗: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腰椎功能锻炼等,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脊柱发育;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