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是否可保守治疗需依具体情况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儿童、伴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及骨折移位小不影响跟距关节面平整者可保守;但跟距关节面严重移位超2mm、跟骨压缩严重高度丢失超1cm、开放性跟骨骨折则不可保守,需手术。
一、可保守治疗的情况
1.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
儿童患者:儿童跟骨骨折多为骨骺损伤等情况,若移位不明显,可采用保守治疗。儿童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适当的固定等措施,骨折有较大机会良好愈合。例如,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儿童跟骨撕脱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等方式,利用儿童骨骼的生长修复能力来恢复。
老年患者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可选择保守治疗,如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同时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风险。通过保守治疗维持骨折的相对稳定,促进骨折愈合,虽然骨折愈合时间可能较长,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患者的功能需求。
骨折移位较小,不影响跟距关节面平整:当跟骨骨折移位较小,跟距关节面基本保持平整时,保守治疗是可行的选择。通过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可使骨折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愈合,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跟距关节的功能,减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2.跟骨骨折后皮肤条件差不适合手术
如果跟骨骨折患者同时存在皮肤破损、感染风险高或皮肤条件差等情况,无法耐受手术,那么保守治疗是无奈但必要的选择。例如,患者因严重外伤导致跟骨骨折,同时伴有局部皮肤挫裂伤,此时进行手术可能会增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选择保守治疗,通过加强创面处理等措施,在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关注皮肤的恢复情况。
二、不可保守治疗的情况
1.跟距关节面严重移位
当跟距关节面移位超过2mm时,保守治疗难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会导致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引起长期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因为跟距关节是足部重要的负重关节,关节面不平整会破坏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影响足部的负重和行走功能,所以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保证足部的正常功能。
2.跟骨压缩严重,高度丢失超过1cm
跟骨高度丢失超过1cm会严重影响足部的力线和功能。正常跟骨高度对于维持足弓的形态和足部的正常负重至关重要,高度丢失过多会导致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引起一系列的足部功能障碍,如行走疼痛、步态异常等。此时保守治疗无法恢复跟骨的正常高度,需要通过手术来恢复跟骨的高度,重建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开放性跟骨骨折
开放性跟骨骨折存在伤口感染等严重风险,手术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主要方式,通过手术清创、复位和固定等操作,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保守治疗难以有效控制开放性骨折的感染问题,并且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后果,所以开放性跟骨骨折一般不采用保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