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时腺管口阻塞致分泌物潴留形成,一般无症状,大或感染时可物理治疗;宫颈息肉是宫颈管腺体和间质增生突出形成,部分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出血、白带异常,通过妇科检查及病理检查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情况因具体情况而异,囊肿治疗后预后较好,息肉摘除术后有复发可能,特殊人群需特殊评估。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宫颈囊肿:宫颈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通常小而分散,可突出于宫颈表面,包含清澈黏液。
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子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息肉。多为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因子宫有排除异物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二、临床表现
宫颈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囊肿较小且分散时,宫颈外观可无异常;若囊肿较大,可表现为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合并感染时囊泡呈淡黄色。
宫颈息肉:部分患者无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也可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表现为性交后点滴出血、绝经后阴道少量流血,还可伴有白带增多,呈黄色、有异味等情况。
三、妇科检查表现
宫颈囊肿: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用棉签等触碰时囊泡可破裂,流出黏液。
宫颈息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外口有单个或多个舌状、质软、色红的肿物,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蒂宽窄不一,根部可附在宫颈外口,也可在宫颈管内。
四、诊断方法
宫颈囊肿: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表面的囊肿,必要时可借助阴道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一般根据典型的妇科检查表现即可初步诊断。
宫颈息肉:通过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外口的肿物,再结合病理检查可确诊,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性病变等情况。
五、治疗方式
宫颈囊肿:若囊肿小且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囊肿大或合并感染,可采用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利用热效应等破坏囊肿,使其坏死脱落。
宫颈息肉: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明确其性质。对于年龄较大、多次复发等情况的患者,需更谨慎评估并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宫颈息肉,需根据具体情况,在充分评估母婴情况后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需更谨慎,需控制基础疾病在相对稳定状态下进行。
六、预后情况
宫颈囊肿:经适当治疗后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复发等情况。
宫颈息肉:息肉摘除术后预后良好,但有复发可能,需定期复查。病理检查若为恶性息肉等情况,则预后相对复杂,需根据具体病情进一步治疗和评估。特殊人群中,妊娠期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妊娠情况,有基础疾病患者需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对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