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由致病因素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常见病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等;诊断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预后多数良好但需规范治疗,康复期间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等。
一、胸膜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结核分枝杆菌、细菌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有所不同,例如有结核病史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结核性胸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吸烟、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发胸膜炎。
二、胸膜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多为尖锐刺痛,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还可伴有呼吸困难,这与胸腔积液量的多少有关,积液量较多时呼吸困难较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若为结核性胸膜炎还可能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不能准确表述胸痛,需通过观察其呼吸状态等判断;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胸膜炎症状可能被掩盖,需仔细排查。
三、胸膜炎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等情况;胸部CT检查对胸腔积液的观察更细致,能发现少量积液及胸膜增厚等病变。不同年龄人群影像学表现可能有特点,儿童胸部CT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等炎症指标情况;结核菌素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辅助诊断价值;胸腔积液检查是重要诊断手段,通过穿刺抽取胸腔积液,检查积液的性质、细胞成分、生化指标等,以明确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帮助判断病因。
四、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若是结核性胸膜炎,需进行抗结核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则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胸膜炎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不同病因治疗药物选择不同,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2.对症治疗: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物;若有大量胸腔积液影响呼吸,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以缓解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例如儿童胸腔穿刺抽液需谨慎操作,避免出现并发症。
五、胸膜炎的预后及康复注意事项
1.预后情况:经过规范治疗,多数胸膜炎患者预后良好,但结核性胸膜炎疗程较长,需规律用药才能降低复发风险;若病因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出现胸膜增厚、粘连等并发症,影响肺功能。不同人群预后也有差异,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者预后相对复杂。
2.康复注意事项:患者康复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肺功能等情况;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促进身体恢复。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康复期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调整,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生长发育,孕妇则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