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体位护理、肿胀与疼痛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及并发症预防。伤口护理要观察并保持清洁干燥;体位护理依骨折情况保持正确体位;肿胀早期冷敷、后期热敷,疼痛采取相应缓解措施;早期开展功能锻炼;饮食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食物;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活动,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有效咳嗽等。
一、伤口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换药。若为儿童患者,因其皮肤娇嫩,换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伤口。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严格遵循换药流程,防止伤口感染。
二、体位护理
术后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保持正确体位。一般来说,抬高患肢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在患肢下方垫软枕,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对于小儿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要确保其体位舒适且正确,家长需协助固定好患肢,避免患儿随意活动导致骨折部位移位。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平衡能力差等原因,更需家属帮助维持正确体位,防止因体位不当影响恢复。
三、肿胀与疼痛护理
肿胀护理:术后早期可进行冷敷,一般在受伤后72小时内,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肿胀。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儿童患者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老年患者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疼痛护理:若患者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如非药物方法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成人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适当的镇痛措施,但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或温和的镇痛方法。
四、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就应开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每次收缩持续5-10秒,放松10秒,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正确的肌肉收缩锻炼;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较弱,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进展,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等。
五、饮食护理
术后应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制品等。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来支持骨折恢复;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饮食中要注重钙的补充,同时要注意饮食易消化,防止便秘等问题。
六、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风险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气压治疗等预防措施。儿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要适当进行肢体活动;老年患者因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等因素,更要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等。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儿童患者要帮助其进行有效的呼吸和咳痰训练;老年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加强呼吸道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