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有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或轻度移位骨折,需复位固定,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手术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要切开复位内固定,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
一、脚骨折的症状
1.疼痛
一般情况:脚骨折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受伤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在活动脚部或者按压时疼痛会加剧。例如,走路时骨折部位会因为受力而产生剧烈疼痛。
不同人群差异: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止,尤其是在触碰脚部时;而对于老年人,可能因为本身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以及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疼痛表现可能相对不那么典型,但仍会有活动受限等相关表现提示疼痛存在。
2.肿胀
形成机制:骨折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液渗出,从而引起受伤部位肿胀。肿胀程度会因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严重的脚骨折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皮肤可能会发亮。
年龄影响:儿童新陈代谢相对较快,肿胀消退可能相对较快,但如果是严重骨折,肿胀也可能较为明显;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相对缓慢,而且长期肿胀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恢复。
3.畸形
外观表现:严重的脚骨折可能会出现脚部畸形,比如骨折端移位明显时,脚部的形状会与正常脚不同,可能出现短缩、成角或者旋转畸形等。
生活方式关联:如果是因为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脚骨折,如车祸伤等,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畸形;而如果是轻微的裂纹骨折,可能畸形不明显。
4.活动受限
无法正常活动:脚骨折后,患者通常无法正常行走或者活动脚部,因为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稳定会限制脚部的正常运动功能。例如,骨折后患者可能只能依靠拐杖或者他人搀扶才能移动脚步。
病史相关:如果患者本身有脚部的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等,再发生骨折时,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而且恢复也可能相对困难。
二、脚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移位或者轻度移位的脚骨折,通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比如裂纹骨折等。
具体措施:首先会进行复位,通过手法复位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使用石膏或者支具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需要4-6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儿童骨折保守治疗时,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较大,石膏固定需要更加密切观察,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确保固定的稳定性;老年人保守治疗时要注意预防长期固定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需要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锻炼等。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脚骨折出现明显移位、关节内骨折或者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移位明显影响脚部功能恢复或者关节面不平整可能影响日后行走功能的情况。
具体措施:手术会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固定,以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特殊人群注意:儿童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内固定材料的选择要尽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老年人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因为手术本身对身体是一种创伤,要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