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不张分为阻塞性肺不张和非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的腔内阻塞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腔外压迫也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非阻塞性肺不张的肺组织纤维化和呼吸肌无力分别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
一、阻塞性肺不张
1.腔内阻塞
年龄因素:儿童可能因误吸异物导致腔内阻塞引发肺不张,例如幼儿牙齿发育不全,咀嚼功能不完善,在进食过程中容易将小颗粒食物吸入气道。成人则可能因肿瘤、痰液等阻塞气道,如支气管肺癌,肿瘤生长阻塞支气管腔,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完全或部分阻塞支气管,影响气体的进出,进而导致所属肺叶或肺段发生肺不张。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其气道内的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度增加,更容易形成痰液阻塞气道,尤其是老年长期吸烟者,气道纤毛运动功能减退,痰液排出困难,增加了腔内阻塞导致肺不张的风险。
病史因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气道黏膜反复炎症刺激,分泌大量黏液,容易发生痰液阻塞支气管,从而引发肺不张。
2.腔外压迫
年龄因素:儿童可能因纵隔肿瘤、肿大的淋巴结等腔外压迫支气管导致肺不张,纵隔肿瘤在儿童中也有一定的发生概率,如神经源性肿瘤等,可压迫周围的支气管。成人则可能因胸部的肿瘤(如肺癌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压迫支气管)、主动脉瘤等压迫支气管,主动脉瘤增大时可压迫相邻的支气管,影响肺组织的通气功能。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不良工作环境中,接触大量粉尘的人群,容易引发肺部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增加腔外压迫支气管的风险。
病史因素:有胸部外伤病史的患者,可能导致胸腔内的组织器官移位,如肋骨骨折断端刺破周围组织,引起纵隔移位等,从而压迫支气管造成肺不张;有肺部感染病史未得到彻底控制的患者,可能引发纵隔淋巴结肿大,进而压迫支气管。
二、非阻塞性肺不张
1.肺组织纤维化
年龄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组织的弹性减退,肺间质容易发生纤维化,这与老年人肺组织的生理性退变有关。儿童如果有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相关的疾病,也可能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影响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粉尘、化学物质的人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都容易导致肺组织纤维化,例如长期在煤矿工作的工人,吸入大量煤尘,可引起肺部的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肺纤维化。
病史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肺部,导致肺组织纤维化;有放射性肺炎病史的患者,由于肺部受到放射性损伤,也会出现肺组织纤维化,进而引起肺不张。
2.呼吸肌无力
年龄因素:新生儿呼吸肌无力可能与先天性的神经肌肉发育异常有关,如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等;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呼吸肌的力量逐渐减弱,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呼吸肌无力的情况更为明显。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呼吸肌的力量都会下降,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呼吸肌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容易出现呼吸肌无力。
病史因素: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重症肌无力,可导致呼吸肌无力,影响肺部的通气功能;有营养不良病史的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等,会影响呼吸肌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肺不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