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症是由病原体侵入等致子宫内膜结构炎性改变的病症,病因包括外源性病原体(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内源性病原体(阴道正常菌群)感染及宫腔操作等诱因,分为急性(起病急伴发热等)和慢性(症状隐匿),急性典型症状为下腹疼痛伴发热等,慢性有下腹坠胀等表现,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治疗急性用敏感抗生素足疗程,慢性需综合治疗,特殊人群中育龄需注重经期等卫生,孕期炎症可影响妊娠需及时处理,老年因雌激素低易感染要关注泌尿生殖健康。
一、定义
子宫内膜炎症是指各种原因引发子宫内膜结构出现炎性改变的病症,由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反应。
二、病因
(一)外源性病原体感染
多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例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可通过性接触等途径感染子宫内膜。
(二)内源性病原体感染
源自阴道内正常菌群,包含厌氧菌、需氧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菌群失调时,这些菌群可侵袭子宫内膜导致炎症。
(三)其他诱因
宫腔操作(如刮宫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不注意经期卫生、邻近器官炎症(如盆腔炎等)蔓延至子宫内膜等,均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炎症。
三、分类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发热、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且可能伴有异味等,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症状相对隐匿,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白带增多等,病情迁延不愈,可影响生殖功能等。
四、症状表现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典型症状为下腹部疼痛伴发热,体温可升至38℃以上,白带量增多且性状改变,可能呈脓性、有臭味等,妇科检查时子宫有压痛等。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不适,月经周期紊乱(如经期延长、经量时多时少),部分患者白带量增多,病情反复,长期可影响受孕等生殖相关情况。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宫腔操作史、经期卫生情况、性传播疾病史等。
(二)临床表现
依据下腹部症状、白带情况等初步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升高。
2.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体相关线索。
3.子宫内膜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子宫内膜炎性改变情况,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治疗原则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以消除感染,需遵循足疗程用药原则。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治疗较为复杂,可能需综合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处理,如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同时可结合物理治疗等,以改善局部炎症状态。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需注重经期及性生活卫生,避免无保护的高危性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若有宫腔操作后出现下腹不适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孕期女性
若发生子宫内膜炎症可能影响妊娠,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需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处理。
(三)老年女性
因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弱,易发生子宫内膜感染,需关注泌尿生殖系统健康,如有下腹不适、阴道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应尽早就诊,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