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质增生常见于中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可促发,本质是代偿性增生,非药物干预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姿势调整、颈部锻炼)和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疼痛时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严重神经脊髓压迫且非手术无效时考虑手术。
一、颈椎骨质增生的一般认识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发病也有所增加。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颈椎的负担,从而促进骨质增生的发生。其本质是颈椎为了适应力学变化而出现的一种代偿性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增生可能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不适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改变生活方式
1.姿势调整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坐立时应使颈部保持正直,眼睛平视电脑屏幕,电脑屏幕应略低于眼睛水平位置。每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颈部,做一些简单的颈部伸展运动,如左右转动颈部、前后屈伸颈部等,每次活动5-10分钟,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
低头玩手机时,也应控制时间,尽量保持颈部处于自然生理曲度,可使用手机支架将手机抬高至合适高度,减少低头的幅度。
2.颈部锻炼
颈部伸展运动:站立或坐姿,缓慢将头部向一侧倾斜,用手轻轻施加一定阻力,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进行。
颈部后伸运动:双手放在头部后方,缓慢将头部向后仰,感受颈部后方肌肉的拉伸,保持15-30秒。
颈部旋转运动:缓慢旋转颈部,从一侧转到另一侧,尽量将颈部旋转到最大幅度,每个方向保持15-30秒,注意旋转时要缓慢平稳,避免过快旋转导致颈部损伤。这些锻炼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减轻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的刺激。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颈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可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对于年龄较大、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的人群,要注意控制温度和热敷时间,避免烫伤。
2.按摩
适度的颈部按摩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按摩。专业按摩师可以采用揉法、按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肌肉。自己按摩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揉按颈部的肌肉,从颈部的上方开始,逐渐向下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但要注意,如果颈部疼痛较为剧烈或伴有神经压迫症状时,应避免自行盲目按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儿童,由于其颈椎尚未发育完全,一般不建议进行颈部按摩,除非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非常轻柔的操作。
三、药物干预(仅提及药物名称)
当出现明显疼痛等症状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不同人群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禁忌证等情况。例如,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群应谨慎使用,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除非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
四、手术干预情况
一般来说,颈椎骨质增生并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只有当出现严重的神经、脊髓压迫症状,如上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行走不稳等,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要求也较为严格,需要充分评估后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