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分先天性和继发性,非药物干预有换特殊配方奶(含乳糖酶或无乳糖配方奶)和母乳喂养调整(少量多次及妈妈调整饮食),婴儿出现乳糖不耐受要密切观察精神、体重,护理臀部,换奶渐过渡,异常及时就医。
一、明确乳糖不耐受类型及原因
(一)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是由于乳糖酶基因缺乏,导致从出生起就不能正常分解乳糖。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儿自出生后摄入母乳或牛乳后就会出现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症状,与患儿的年龄、生活方式等无直接关联,主要由基因缺陷导致。
(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多因各种原因损伤了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影响了乳糖酶的分泌,常见于感染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肠炎等)后,此时患儿年龄较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感染性腹泻后肠道黏膜修复需要时间,进而出现乳糖不耐受。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更换特殊配方奶
1.乳糖酶分解配方奶:可选择含有乳糖酶的配方奶,乳糖酶能够在肠道内预先分解乳糖,使其变为容易吸收的半乳糖和葡萄糖,这样宝宝摄入后就能减少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等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到婴儿期,这种配方奶能有效缓解乳糖不耐受带来的不适,因为其能直接针对乳糖不耐受的问题,通过补充乳糖酶来帮助消化乳糖。
2.无乳糖配方奶:如果宝宝乳糖不耐受症状较严重,可短期使用无乳糖配方奶。无乳糖配方奶中不含有乳糖,宝宝食用后不会因为乳糖不能被消化而出现肠道不适。但需要注意的是,无乳糖配方奶不能长期作为唯一的营养来源,因为其营养成分与母乳或普通配方奶有差异,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一般在宝宝肠道黏膜修复、乳糖酶活性恢复后可逐渐过渡回普通配方奶或母乳。
(二)母乳喂养的调整
1.少量多次喂养:对于吃母乳的宝宝,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这样可以减轻宝宝肠道的消化负担,因为每次摄入的母乳量少,乳糖的量也相对较少,宝宝肠道有更多时间去适应和尝试消化,有助于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他们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少量多次喂养能更好地契合其消化能力。
2.妈妈调整饮食:妈妈应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摄入高乳糖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因为妈妈摄入的高乳糖食物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增加宝宝肠道消化乳糖的负担。妈妈调整饮食后,能从源头上减少宝宝摄入的乳糖量,从而缓解宝宝的乳糖不耐受情况。但妈妈要注意保证自身营养均衡,不能过度限制饮食,可通过其他食物补充相应营养。
三、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对于吃母乳的婴儿出现乳糖不耐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重增长等情况。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重能够正常增长,说明非药物干预措施可能有效。同时,要注意宝宝的臀部护理,因为乳糖不耐受常导致腹泻,频繁的排便容易引起臀部皮肤发红、糜烂等,要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臀部后涂抹护臀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这是因为婴儿皮肤娇嫩,腹泻时粪便刺激容易出现臀部皮肤问题。另外,在更换配方奶等干预过程中,要逐渐过渡,避免突然更换导致宝宝不适应,影响营养摄入和身体健康。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体重不增或持续腹泻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婴儿自身免疫力较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